“好的,我保证按时送达,谢谢!”
上午9点左右,当我敲开宁波君平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惠宏业的门时,他已经是当天第五次接电话了。我接到了一连串的电话,有下单的电话,有工作的咨询,有生产进度的汇报。
“抱歉,最近太忙了!”辉红叶终于放下了热线。对于“润平电子”来说,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非常重要。第一批CMP(化学机械抛光)抛光液订单正在投入生产,新的CMP 抛光液订单正在加班加点进行“面试”……
CMP抛光液是用于抛光半导体芯片表面的化学液体。
制造芯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在指甲盖大小的区域内安装数百亿个晶体管。要实现这一点,芯片必须能够达到纳米级的平整度,这就需要用抛光液进行“抛光”。
头发的直径约为0.1毫米,1纳米相当于头发的1/100,000。那么实现纳米级平整度到底有多难呢?惠红叶表示,如果将其按相同比例放大,与甬疆高速公路相比,所需的高速公路路面就形象地比喻为起伏的高度。差异不能超过1 毫米。
“越光滑,最终的芯片性能就越强大。”惠宏业是国外一家大型芯片材料公司的前高管,多年来一直研究CMP产品技术。他深知,由于全球半导体产业高度分散,抛光液是高端芯片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抛光液是一种“游戏”。
2017年,惠红叶辞去海外高薪工作,“加入”江丰电子CMP部门。 2021年底,我们成立了“润平电子”,专注于CMP磨料的研发。
当时,惠红叶算了算经济天平,发现全球半导体芯片抛光材料市场产值约为270亿元,其中抛光液占了近一半。我国抛光液年需求量相当于产值50亿元,但国产抛光液仅占市场的10%,其余依赖进口。
“市场空间很大,但这个行业的‘新进入者’要把握市场太难了!”惠红叶连续第二次表示“太难了”。
即使在这个行业打拼了27年,他仍然用“新手”这个词。还没等我知道原因,辉红叶看了一眼手表,抱歉地说道:我们边走边聊好吗? ”
说话间,惠红叶脚下刮起了风,我连忙跑了几步追上去。当我到达工厂作业区时,走过一排排高速设备和机械手的巨大机器,我感受到一种紧张和忙碌的感觉,它们以毫米级的精度高速混合材料。 “8月1日,第一批抛光液从这里的生产线上出来。目前,我们的4条生产线正在全面运转,正在努力完成订单。”惠红叶说。
惠红叶最关心的就是研究院,他笑着说道: “我们的新订单与此相关!”
一进实验室,惠红叶就问了一堆问题:“分选率达标了吗?不良率下降了吗?抛光率接近吗?”
当时,研发人员正忙着将各种“药液”添加到实验设备中,搅拌均匀,然后装进实验室一角的数十个刚擦亮的白色桶中。液体正在堆积。 “这些必须送到客户公司进行测试,不同的公司和产品需要不同的抛光液。
我们的配方和流程是我们竞争力的核心。 “但是,这个‘匹配’过程漫长、繁琐,而且需要大量投入。”研发负责人万旭军说。在某些情况下,仅测试订购的配方就可能需要长达一年的时间。
王淑君布满血丝的眼睛清晰地传达了“第一张单曲”背后“冲锋”的艰辛。
向第一订单冲刺的“万旭军”首先遇到了“技术难题”。要对芯片表面进行抛光,需要在抛光液中添加大量的纳米尺寸颗粒,但主要问题是如何使这些颗粒的尺寸均匀以及如何去除杂质。而且,小颗粒很容易“团聚”成较大的颗粒,损伤芯片表面,因此需要合适的分散剂的帮助……”从颗粒抛光到最后阶段,研发过程总共在“至少进行了数千次实验。目前,我们公司已实现全链条100%自主生产,三年来共申请专利105项。”自豪地说。
克服“卡脖子”技术后,市场成为新的挑战。惠洪格经常用“保守”这个词来形容半导体芯片公司,但他表示,“我们不会轻易更换合作伙伴,因为试错的成本太高。比如,我们不想轻易更换合作伙伴。”平均需要1-3个月的时间,晶圆芯片非常昂贵,如果环节出现问题,一切都会报废,让“新进入者”很难进入市场。 ”
惠红叶的解释解开了我的疑惑。前三年,“样品”陆续送到用户企业,一次又一次的测试、调整、测试,最终通过了所有测试,接到了第一笔订单。
“赢得第一笔订单就像拿到了市场的‘通行证’,第四季度我们将全力争取这些新订单!”
信心十足的幕后,辉鸿阁“推出”了新的发展版图。新工厂建设加紧,融资谈判如火如荼地进行,出口审批手续已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