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AI的炒作非常的火爆,小作文也是铺天盖地的到来。
似乎,人类就要进入AI时代,并且不可逆了。
其实,每一轮技术的革命,都会带来一阵的炒作热潮。
但有一些能在时代长河里生存下来,并且发展壮大,有一些只是长河中的惊鸿一瞥而已。
在AI之前的2-3年,最火的是元宇宙。
理论上元宇宙已经能够通过技术实现,但最终这个概念,或者说这条赛道很快就热度不再了。
非要深究其原因,是技术运用的领域太窄,没有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效率,也就没有大规模的应用领域。
我们现在经常听到两个字,变现。
如果技术最终没法得到变现的话,也就不会大规模被推广和应用了。
大部分的技术底层,都是来自于物理和化学。
最近百年,运用最好的技术,其实都是贴近生活的。
比如,汽车、飞机、高铁,比如,手机、电脑、电视等等。
而有一些技术,其实很有用,但并不会被大规模的推广。
比如,克隆技术很早就有了,但因为有“风险”,所以并没有被大规模应用。
还有一些会因为价格成本过高,不会被大规模推广应用。
比如,氢能源比起太阳能,比起锂电肯定是更好更清洁的能源,但成本过高,也就只能小范围推广。
技术,成本,应用,可替代性,都是必须要考虑的。
那么如果从这几个维度,去考虑AI的话,能有什么样的结论?
第一,AI的技术成熟度。
AI的技术成熟度,这个东西其实非常难考量。
AI前一次亮相,并不是GPT,而是AlphaGo,就是下围棋的。
那时候的人工智能,等于是利用自己的运算能力,秒杀了几千年的围棋文化传承。
可以这么说,从第一个子落下的时候,人工智能已经推演完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了,并且制定出对策,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AI的技术成熟度,在GPT4.0之后,上了一个新台阶,但这个肯定不是终点。
根据现在的运算速度,AI的进化在未来2-3年应该是最快的。
任何的技术,都有萌芽期,快速发展期和成熟期,就像手机一样,现在已经进入成熟期了。
当人人都在运用的时候,迭代速度就会慢慢放缓,技术才会步入真正的成熟期。
第二,AI的使用成本。
AI的使用成本,目前很多人还没有概念,但这个是一定存在的。
因为AI运算的底层,是需要算力的,而算力单元是必然存在成本的。
这就好像,你用电脑的显卡一样,肯定是要成本的,每一次使用,都是存在消耗的。
现在还无法判断,AI的使用成本,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这个概念还不太明确。
在海外,所有的使用都会直接付费,但在国内,内卷带来的免费,最终会以其他的形式存在。
总之,在享受AI服务的时候,一定是要付出等价的成本。
这个成本,如果是隐形成本,那么AI的推广速度会更快。
如果这个成本,成为了显性的成本,那成本和定价,也是AI发展路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三,AI的可替代性。
AI更像是的一个数据库和执行方融合的产物。
也就是,AI拥有强大的运算能力,可以快速的调取数据,然后生成我们想要的东西。
AI本身,就是为了替代人脑而演化出来的东西。
从人脑,到计算器,再到AI处理器,这个进化链是一直存在的。
AI本身没有所谓的可替代性,它只是一个程序化的应用。
未来大概率会形成的,是AI之间的竞赛,各种不同AI模型训练出来的AI进行PK,这个领域同样会慢慢的内卷起来。
AI的应用,除了电脑、手机的软件以外,还有两个领域。
一个是运用到系统里,比如安防系统,比如军事系统,卫星系统等等,协助处理和计算。
另一个领域,是搭载AI的机器人,这个就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应用场景,可以做到很多事情了。
一个既听话,又能够具备一定思考能力的AI,至少在短期的科技层面,还是难以替代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AI是下一个阶段科技必经之路了。
第四,AI是否存在风险。
AI最大的风险,其实从以前美国的科幻片里,就可见一斑。
AI的进化,能否演化出自由意志,这个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当下是在教AI思考,未来他们是不是会独立思考,有没有可能出现更高级的想法,这个谁都不好说。
毕竟,AI的运算思考速度,远比人类本身要快。
我们经历5000年文明史的进化,完全可能会在几年内被AI超越。
所以AI发展的阶段很重要,初级阶段一定是利大于弊的,但到了高级阶段,具体是什么情况,可能会进行评估。
科技也有可能带来毁灭。
这就好像核武器一样,掌握技术是一回事,技术是不是要大面积应用,是需要评估的,否则容易带来反噬。
当下可能还不用考虑这种问题,但这个一定是AI发展路上必然会有的阶段。
最后聊聊AI的投资。
因为之前也聊过,所以就不花太长的篇幅了。
对于海外开放的市场,AI的发展速度会很快,因为言论自由,信息自由。
AI在中国的市场,发展速度注定会比较慢的,尤其是针对大众的AI工具。
AI的底层,需要的是数据+运算。
一方面,我们的数据需要经过筛选,很多数据要素,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比如,世界观和价值观问题等等。
至少在这个维度,短期内没有看到会开放的苗头,或许也不应该开放。
另一方面,在AI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算力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个是科技的硬实力,只能慢慢去弥补。
国内的AI,大概率会先从B端,也就是企业端应用开始。
类似GPT这样的工具,很难快速在大众层面普及,更多的是一些办公类的,制图类的AI工具,可能会陆陆续续的进入推广和应用。
硬件方向的投资,依旧是优先于软件方向的投资,这一点要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