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AI技术

如果AI成为主语,将“生成”怎样的艺术世界?

随着科技的发展,AI作为一种创新力量,正在引领艺术领域的变革。从自然语言处理到图像识别,从机器学习到增强现实,AI不仅拓展了艺术创作的边界,也改变了观众与作品互动的方式。一个个文化作品在科技赋能、创意加持之下也变得“生动”起来。

当AI说起了方言

如果AI成为主语,将“生成”怎样的艺术世界?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座名为故乡的城,而方言,就是通往这座城的钥匙。

苏州博物馆与科大讯飞、广州美术学院等单位合作推出了“回响·AI方言艺术展”。展览利用科大讯飞的AI合成技术,以“吴方言的保护”为主题,从数字艺术、装置艺术、游戏互动等多种角度,通过昆曲传唱、方言叫卖、吴语读诗等多种形式,与观众一同探索方言保护的新形式。

其中,数字艺术家张琛创作的《非梦》融合了传统昆曲与数字艺术,通过数字化扫描真实园林与原作叙事,重新诠释杜丽娘的“梦境”。利用AI语音技术生成游园惊梦经典选段,形成人与AI的昆曲对唱,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王志鹏创作的《矩山图》融合了苏州市的“经济”和“天气”数据,将其作为“山形”起伏的基础,并融入“苏州方言”作为作品的听觉内容。以“数据”为“元素”,通过自定义的“算法”编织组合,实现“美感”与“信息”的平衡。

当AI觉醒了情绪

《情绪剧场》是艺术家费俊与心理学家刘正奎合作的系列艺术实验项目之一,主要研究以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方式来介入心理疗愈。

作品通过AI及情感计算技术,检测并呈现观众的情绪,还会针对每一位观众独特的情绪生成因人而异的,且具有疗愈性的音画剧场体验,为体验者形成从情绪的认知、转化到接纳的积极心理效应。

CT.LAB数字艺术团队设计的“MPU·驯感者”也是收集和分析人类情绪的互动装置,不仅能识别情绪,还能通过AI自主学习,不断迭代和升级功能。它能定义了观众的情绪,将无形的情绪可视化。

CT.LAB在大量的数据和心理学模型支撑下,聚焦于情绪沙漏模型与色彩理论。通过模型衡量用户对交互方式的乐趣(Pleasantness),用户对交互内容的兴趣(Attention),用户对交互动态的舒适度(Sensitivity),用户对交互好处的信心(Aptitude)。“MPU·驯感者”基于理论模型,通过读取用户的面部表情,多维度地分析个人的心理情绪,最终生成对应的情绪形象。

当AI再“造”美景

《AI利玛窦的记忆宫殿》互动装置以澳门为主题、“利玛窦”为原型,通过网络收集大量的关于澳门和“利玛窦”的文字、图片、影像,运用AI技术在数据世界中再造一个视觉景观澳门。

创作团队运用ChatGPT、Auto GPT等AI软件来处理文字信息,形成一套能基于数据编织的问答神经网络系统,即“AI利玛窦”。根据AI语言问答系统来重写“AI利玛窦”游历数据澳门的文字剧本,再将网络和现实上收集到的图片和视频数据资料通过AI3D软件来重新构建视觉图像剧本。

人工智能交互影像装置《江南四时》以作者出生的1984年12月为原点,以AI回溯那一年的四季关键数据,测算光照对虚拟画面的渲染,将江南四季融入其中,再现江南水乡之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