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AI技术

巧用AI技术赋能,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7月2日,AI赋能软物质多学科交叉研究前沿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博雅楼召开。会议围绕AI技术在学科交叉研究中的应用以及AI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数据隐私、伦理道德、技术可行性等问题深入研讨交流,为AI赋能软物质与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巧用AI技术赋能,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研讨会现场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国胤,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永宜,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汪林望研究员,武汉大学张兴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赵蕴杰教授,吉林大学蔡大伟教授,硅谷精准制药(QM Simulations)合伙创始人卫秧女士,北京龙讯旷腾科技有限公司的马彩霞女士等专家学者以及我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学院相关研究领域的师生代表共计50余人参加研讨会。

王国胤代表学校对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办学成果,重点介绍了我校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时代背景下,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联动发展中,大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探索科研新范式的具体做法。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国胤讲话

赵蕴杰代表组委会致辞,介绍了本次学术研讨会筹备及举办的情况,并建议与会专家学者充分研讨交流,为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华中师范大学赵蕴杰教授致辞

主题报告环节,汪林望研究员作题为《First principles calculations for electrochemistry studies 》的报告,总结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在材料筛选、器件设计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展示了PWmat计算软件及AI算法在半导体、电子器件、新能源材料等物性模拟方面展现的优势。张兴华教授作题为《DNA和RNA双螺旋结构的动态调控》的报告,介绍了如何使用单分子磁镊技术和单分子FRET技术去揭示RNA、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动态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赵蕴杰教授作题为《AI赋能软物质生物分子结构预测》的报告,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AI技术进行核酸结合位点预测、核酸复合物预测和核酸复合物动力学与药物设计。吉林大学蔡大伟教授作题为《分子考古研究发展新趋势》的报告,介绍了古DNA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并结合大数据以及AI技术对古DNA研究进行了简要阐述。我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郭盼副教授作题为《超低场移动式磁共振成像系统研究》的报告,介绍了超低场移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早期快速诊断脑卒中类型方面的应用情况。生命科学学院张玉娟教授作题为《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生物多组学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其团队运用蛋白质大语言模型和可解释分析,在蛋白质定位预测和泛素化位点预测上开展的工作。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