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今年的“高频词”。如何将“新质生产力”落到实处,业内纷纷瞄准了同一个关键词:“人工智能”,特别是“人工智能+”,这个小小的"+"号代表着无限的可能性。人工智能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就像水和电一样,不可或缺。
那么,在人工智能大潮中,企业如何积极拥抱AI,不掉队?AI产业如何在这场全球性的科技与产业升级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争得先机?个人如何与AI化敌为友,借力打造新的竞争力?......为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业界权威和企业决策者,与他们进行了充分交流。
工业AI企业:
用AI创造可测量的价值,而非夸大其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正积极将AI技术转化为实践,让智能应用的“新芽”在各行业中茁壮成长。
蘑菇物联创始人兼CEO沈国辉表示
要实现人工智能的真正落地,关键在于让需求方愿意为其买单。这不仅需要我们展示人工智能的价值,更需着力消除他们内心的疑虑和担忧。
交谈中,沈国辉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警示:“我呼吁业界同仁,避免过度夸大其产品或服务,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呈现人工智能的真正价值。”他提醒道,过度宣传不仅会损害客户的信任,还可能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使得真正有价值的企业和解决方案遭到市场的质疑,不利于行业的长久发展。一定要为客户创造可测量、可追溯、可审计的价值,以实效来服务客户。
沈国辉正在与客户交流
业内普遍认为,虽然人工智能的学习和自我完善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但未来它无疑将成为一位始终在线、永不疲倦的专业顾问。“我们将持续投入,让灵知AI大模型变得更加‘聪明’,使其如老练工匠般精于解决各种问题。”沈国辉表示。
据悉,蘑菇物联自主研发的通用工业设备领域专用的AI大模型——灵知AI,集成了问答、诊断、预测和控制四大能力模型。这一创新成果为工厂的公辅能源车间提供“数智化运维”和“数智化节能”服务,还拓展了新的业务场景,如新机配套、站房改造和能源托管,让“一级能效站房”遍地开花。
综上所述,沈国辉提出自己的主张:人工智能企业应展示一种"缩小化"的价值,即在向客户介绍时,不必将所有潜在价值和盘托出,可选择性地突出部分价值,以避免信息过载并保持客户的兴趣和信任。
为何要“隐藏”能力?“因为任何事情只有超预期,给客户带来惊喜,方能深刻赢得他们的信任,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繁荣发展。”他如是解释道。
“除了展示价值,消除顾虑同样重要。”沈国辉还指出,“企业需要积极洞察并回应客户内心的疑虑,包括那些客户自身可能尚未察觉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点,他建议,企业可整理一份常见的问题清单,由专业的售前团队向客户进行深入的详细解答,这不仅展现了企业的专业水准,更体现了对客户需求的深入洞察。
AI产业:
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在数据和人才,而非算力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
人工智能学域创始主任熊辉明确指出
数据和人才构成了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本质上是由数据驱动的。如果没有数据,企业就无法实现数字化转型和AI的落地应用。
同时,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突破的关键。以广州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为例,该学府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在培育和吸引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放大了香港高校在基础科研能力方面的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新动力。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已成为世界各国战略必争的新兴领域。“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并不在于算力。”熊辉表示,随着时间推移,算力将变得普及,中国在这一领域也将取得相应的进步。“真正的竞争在于数据和人才。”他认为,数据是智能化时代的基石,其重要性堪比工业化时代的石油。
熊辉教授在某次访谈中
经过深入的调研和观察,熊辉教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有潜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高地。”
他解释称,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基础雄厚。这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通过软硬结合,即硬件产品的智能化与软件技术的创新应用,为中国实体经济“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加速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
此外,大湾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早期的信息化建设为当前的大数据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数据的建设和应用为人工智能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这是智能化升级的关键要素。
个人:
与AI化敌为友,借力AI提升个人竞争力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引发了个人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深思。
“在我看来,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正在取代那些过去被认为是脑力劳动中的体力性质工作。”熊辉教授坦言,传统上,人们习惯于将职业性质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然而,AI在执行那些原本属于脑力劳动但具有重复性或程序化特征的任务方面表现出色,实际上已经将这些任务转化为了它能够高效处理的“体力活”。
当然,人工智能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们不应为技术的革新而恐惧或焦虑,而应致力于自我提升。”熊辉教授建议,我们应重新审视和提升个人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适应技术变革,持续学习新技能,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那些创造性的工作中,即从无到有的创新过程。
工程师借助云智控软件实时监测供气压力数据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正以积极的姿态接受AI技术,把AI技术当做自己的新工具、智能助手。在广州的广汽本田和广药白云山的工厂里,设备工程师们通过AI工具实现数智化节能降碳,完成工厂节能降碳目标。这一情景生动体现了个人用好AI工具的意义。
在广药白云山制药总厂,工程师们通过AI云智控系统,解决了长期存在的供气压力偏低和压缩空气中水分问题,显著提高了气体质量,同时减少了设备的频繁加卸载,节省了20%的能耗。而广汽本田增城工厂通过AI云智控系统,集中统一控制螺杆机站房和离心机站房,在数据层把两个站房统一成整体,全局寻优,实现高效协同供气,并且每年可节约242万度电,减少碳排放1089吨。
工程师借助云智控硬件采集数据并反向控制设备
这些情景清晰地展示了AI技术的角色:它不是取代人类工作的“洪水猛兽”,而是工具。善于运用工具的人,就拥有迎接未来的竞争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